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成果及活動花絮
:::

成果報告

王毓駒教授訪談

關於王毓駒

 

曾經是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一員的王毓駒,現在是創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創未來科技)的董事長兼執行長。這間公司跟王毓駒的研究專長「射頻超大型積體電路」直接相關,具體來說是應用在先進雷達系統上。初期從博士時的學術研究開始,後來當了教授,看到產業逐漸成熟,同時也看到了客戶在這方面的需求,也就順應時機慢慢開始產業化的過程。在九年的教授生涯後,王毓駒毅然決然辭去教職,全心投入創未來科技這家公司,「對我來說就是生涯的另外一個階段」王毓駒說。


關於創未來科技

 

身為創辦人的王毓駒以「基於基礎研究而不受學科界限的限制,為全人類的福祉創造從未存在的技術。」為宗旨成立「創未來科技」。利用了獨門的氮化鎵半導體技術,開發出新型的主動相列雷達 (AESA),解決了晶片過熱的問題並有效增加信號強度。從生產軍用雷達起家,在本土國防市場帶來了良性競爭。近幾年也開始拓展到衛星與離岸能源等領域。這樣的發展,讓他們的產品價格比以往軍用產品更低,同時也提高了產量,掌握成本優勢外,也推動這項科技的發展與普及化。


時代的變遷——產業發展

 

王毓駒最初的專業是晶片設計,但是他認為透過晶片設計賺錢的時代已經過了。因此他的公司不只是發展晶片技術,而是進一步提供附加完整服務與系統的晶片產品。王毓駒認為現在的產業環境很難只用單一項技術盈利,單純的軟、硬體公司其實利潤低微,唯有整合兩者,才有機會在市場上脫穎而出。以獲利的角度來看的話,這樣不但可以賺得更多,附加的價值也會提高。


雷達在離岸能源的應用

 

一個新的科技,在價格降低之後,以往被認為難以實現的應用就會如雨後春筍般開始出現,這個現象在先進雷達產業也能看到。創未來科技由軍用雷達起家,技術的成熟加上成本降低,應用的範圍越來越廣,近幾年則致力於離岸能源等領域。王毓駒提到,離岸風力發電是一個新興的產業,但是風力發電機在旋轉的過程中,會使飛過的候鳥受傷,傳統雷達因為缺乏判斷鳥類飛行高度的能力,因此只要有候鳥出現在其偵測範圍,風力發電機組就必須停機形成成本的浪費。王毓駒團隊發展的高階雷達有別於攝影機與傳統雷達,可以克服天氣因素,以及增加偵測維度,比起二維的傳統雷達,能更精準的過濾途經候鳥的飛行高度,只在鳥類飛行高度進入機組運作範圍時停機,如此一來便可以更有效率的控制風力發電機的停機條件。利用這項科技,不但能提高企業利潤,也能為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心力,形成雙贏的局面。


跳脫舒適圈,人生不設限

 

王毓駒是第一個返台任教的物理奧林匹亞選手,有別於其他繼續待在美國發展的人才,為了挑戰自我,他放棄留在美國發展的機會。王毓駒提到:「雖然一開始台灣的薪水沒有美國這麼優渥,但在台灣有較多的機會去做一些有趣的事,創業的成本相較低,能夠成長的幅度也比較大。假如我畢業的時候就留在美國,然後工作到現在,我了不起變成一個還不錯的中階或高階主管,但也許生涯就這樣子了。」以結果論而言,顯然留在台灣是比在美國還要好的。


創業的準備

 

王毓駒認為要成立一間公司,不是只有技術開發,要對客戶、員工負責,如果沒準備好,會影響到所有人。因此王毓駒建議,年輕人想創業可以從小規模的企業開始嘗試,再考慮是否有別的選擇。年齡並非首要考量的條件,絕大多數成功的創業者都是在35到45歲之間開公司,等待時機,培養沉穩的實力和說衝就衝的勇氣,三者的平衡為創業成功的關鍵!


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

 

提到自己學生時代的經驗,王毓駒勉勵同學:「多去修課,儘量去修專題與參加活動。」他認為興趣不該只是喜歡,而是去發掘能夠長遠配合的專業,從修課、專題和活動中找到能結合的部分。除此他也提到千萬別畫地自限,不需要一股腦地只往單一方向發展,王毓駒說:「產業發展是一直在變動的,而且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個熱門產業,你們看完後會覺得:哇,超熱,畢業之後就剛好冷掉了。」若現在還沒有辦法發覺未來的興趣,王毓駒提醒同學們,那就該把一些基本課程學好,有了穩固的基礎,面對變動的世界,未來也好應變與應用。對於創業,王毓駒表示他在大學時期有修一些商管類的課,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有訂閱商業雜誌的習慣。這個習慣維持了幾十年,王毓駒認為閱讀商業雜誌可以有一些想法上的衝擊,此外對瞭解商業上基本的知識與觀點幫助很大,這些都會成為人生的一部分。


初衷和信念——社會貢獻

 

能夠長期經營的企業除了要有穩定的營利之外,教授提到任何一件可以長期持續的事情,必須要對這個社會是有幫助的。對社會有幫助的事,對企業來說相對的就會有訂單,除了得到財務的報酬,更可以支撐企業家往下投注更多心力讓社會變更好,這是一個很正向的循環。社會貢獻對企業家來說,是初衷也是必須秉持的信念。